在工业社区,青年们奔走在各个企业之间,为企业家和职工答疑解惑、对接资源;在居民小区,青少年们与“一老一小”打成一片,为他们提供全方位服务;在三河六岸、公园海塘、街道市场,青年们集体弯腰清除垃圾,以微小举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在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北仑青少年们又一次无私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对于其中大部分人而言,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年龄在14至35岁的青少年志愿者11142名,其中6280人服务时长超100小时,占总人数的56.36%,服务内容涵盖了港口、企业、居民小区、地铁站、道路、村庄、景区等社会经济发展的所有场景。
“国际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要求很高,所以演练和培训的过程很辛苦,但是结果让人自豪。”24岁的胡嘉佳每当回想起参与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宁波站)志愿服务时,她都为自己当初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而感到骄傲。
7年前,还是高中生的胡嘉佳因为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加入了“蒲公英”志愿服务队。她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体验到了服务他人的价值,“事实证明这个选择非常正确,正是志愿者的身份让我有机会参与亚运会火炬传递服务工作,在家乡北仑服务社会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人物,展现北仑青年的良好形象!”胡嘉佳自豪地说。
宁波舟山港集团码头龙门吊工人石姜宁是区志愿者协会马力志愿者大队的一员,他的志愿服务是从一次“跨界”开始的。
2019年,马力志愿者大队受邀前往梅山街道老人家中进行电器维修,由于电器较多,并非专业维修师傅的石姜宁也参与了其中。“虽然我只是在队长的指导下做了一些辅助工作,但是当看到老人拿着修好的电器对我表示感谢时,我的内心深受触动。”石姜宁表示,正是这次经历,坚定了他从事志愿服务的决心。随后,他便认真学习各类家用电器的维修技术,并积极参与各类志愿维修服务。经过6年的历练,他已经成为了马力志愿者大队的副队长,成为能带给群众安全感的“石师傅”。
“如今的我拥有多种身份,‘志愿者’是我最珍惜的身份之一。”“漾公益”志愿服务队成员黄小娟来自江西,今年是她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第九年。九年来,她始终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不仅参与了多项重大活动和重大赛事的保障工作,还为许多市民提供了细致温暖的关怀。“我很热爱北仑这个生机勃勃的第二故乡,我会号召更多人参与进来,为持续优化我们的家园贡献青年力量。”黄小娟兴奋地说。
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六促六优”专项行动为抓手,在各个社会经济发展一线开设更多志愿服务新场景,聚青年之力投身“双一流双示范”建设。(记者 舒一展 通讯员 刘慧)